执业全流程:风险如影随形的警示 付士峰律师的讲述,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众人在刑事辩护的丛林中穿梭,逐一指出隐藏在各个角落的风险陷阱。谈案时的每一句话、会见当事人时的每一个眼神交流、阅卷时的每一个细节审视,都可能成为执业风险的导火索。他以 “忠于案件事实、忠于法律规定、忠于当事人内心” 为罗盘,提醒青年律师在风暴中始终保持航向,不被外界的诱惑或压力所动摇。 咨询报价:博弈背后的智慧与温度 在咨询报价这个青年律师既熟悉又陌生的 “战场” 上,付士峰律师抛出的七大要点,如七把金钥匙,打开了困局的大门。他说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是要青年律师在尘世中找准自己的坐标,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当谈到 “分阶段付款” 帮助经济困难家属时,他眼中闪烁的悲悯之光,让大家明白,刑辩不仅是冰冷的法律条文,更是充满温度的人性关怀。“医不叩门、法不空出” 的原则,既是对职业尊严的守护,也是对法治精神的敬畏。 思维的进阶:五大维度构筑风控护城河 付士峰律师说,青年律师的思维格局,决定了他们在刑事风控道路上能走多远。客户思维,是要学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理解他们真正的诉求,而不是机械地套用法律;市场思维,如同一剂清醒剂,让青年律师明白,唯有在市场的浪潮中摸爬滚打,才能练就真本事;受众思维,教会他们在沟通的战场上,如何与各方势力共舞,达成良性互动;出罪思维,是刑辩律师的底线坚守,绝不沦为指控犯罪的帮凶;裁判者思维,则让他们学会从更高的维度审视案件,用类案检索报告等 “武器”,在法庭上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权益。 风控方法论:四化建设与组合拳策略 “政治问题法律化、法律问题技术化、技术问题细节化、细节问题表格化”,这四化建设如同精密的齿轮,构成了刑事风控的高效运转体系。而 “两个结合” 的策略,则是在困境中突围的智慧结晶。当法庭内的辩护遭遇瓶颈,庭外的合理沟通与家属的理性表达,如同左右互搏的组合拳,为案件的转机打开新的空间。 付士峰律师对青年律师成长阶段的剖析,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无数人在职业道路上的迷茫与挣扎。第一重境界的 “三无人员” 状态,是每个新人都曾经历的青涩时光;第二重境界的困惑,如同迷雾笼罩的森林,让许多人在徘徊中消耗了热情;而第三重境界的返璞归真,则是历经风雨后的豁然开朗。他说 “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靠近什么样的人,哪怕他什么都不教你,他身上的光也会照亮你前行的路!”,话语中既有对命运的慨叹,也有对青年律师的期许,愿他们能在挫折中觉醒,在实践中成长。 讲座的尾声,付士峰律师的警示如洪钟大吕,在每个人的心中回荡。 付士峰律师提到: 一、光你说自己很牛这不够,要有人说你牛才可以,说你牛的人自己也要牛,这就是“口碑营销的理念。 二、同行之间,尤其是热爱刑辩的同僚,往往是各种小山头主义,我们应当抱团取暖、相互成就,不可以诋毁同行,吹灭别人手里的蜡烛并不会让自己变得更辉煌。 三、一定要苦练基本功,要培养自身的出罪思维,不能在舆论场中喊打喊杀,既不能玻璃心,也不可戾气太重。要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建设好自己、服务好客户、帮衬到同行、造福于后浪”这个轨道上。 四、一个人能不能成大器,看他的胸怀与格局,看他的公益精神,看他为这个行业做了些什么,要有公义,大节不能亏。同时,不可以拍胸脯打包票,通过给客户画大饼谋求物质利益,这样的选择注定是走不远的。恰恰相反,我们跟家属、当事人要拿心换心。 五、运作关系、领导帮忙、铲平案件,这3个敏感词,如同带电的高压线,不可以从我们的嘴里说出来;在追求职业发展的道路上,绝不能偏离法治的轨道,“赚慢钱、赚稳钱、良心钱”。 这五段话是他对职业伦理的坚守,也是对青年律师的殷切期望。付士峰律师用他的智慧与情怀,为青年律师们在刑事风控的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在法治中国的浪潮中,青年律师们或许会遇到无数的惊涛骇浪,但只要怀揣对专业的极致雕琢,坚守对初心的永恒信仰,终能在刑辩的天地间,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