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李育新律师
近日,南京交警处理了一起引人关注的案件:一名男子在开启汽车辅助驾驶功能后,双手脱离方向盘玩手机。这一事件看似平常,却蕴含着诸多法律要点,值得深入剖析。
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来看,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
驾驶机动车时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
辅助驾驶系统,无论其智能化程度如何,都不能改变驾驶员作为车辆操控第一责任人的法律地位。驾驶员在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玩手机,显然属于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
此类违规行为可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同时根据《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还会面临相应的记分处罚。
如果因驾驶员在辅助驾驶状态下玩手机引发交通事故,情况将更为复杂。在民事责任方面,根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规定,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驾驶员的分心行为若导致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需承担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若造成残疾)、财产损失赔偿等一系列民事赔偿责任。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和商业险范围内承担相应赔付责任后,若驾驶员的行为超出保险理赔范围或存在保险公司可追偿的情形,驾驶员仍需自行承担剩余赔偿义务。
而在刑事责任层面,若事故后果严重,致使一人以上重伤,且驾驶员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规定,
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面临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若存在逃逸等恶劣情节,处罚将更为严厉。
当事故造成1人以上重伤且负主责时:
(1) 最低代价:3年以下有期徒刑
(2)升级后果:若致人死亡,刑期直接跳至3-7年
(3)终极噩梦:逃逸致人死亡,7年以上有期徒刑
这起南京案例为广大驾驶员敲响了警钟。辅助驾驶技术的出现是为了提升驾驶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但绝不能成为驾驶员分心驾驶的借口。
作为律师,提醒各位驾驶者, 辅助驾驶≠安全免责盾牌,务必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清晰认识辅助驾驶的边界,切勿因一时疏忽触犯法律红线,否则将面临法律的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