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通常会遇到报警后一些治安案件调查不清楚,通过公安调解无法解决赔偿问题,于是准备通过民事诉讼解决赔偿的问题。
就像辛普森杀妻一案,虽然刑事案件的审理与调查无法解决给辛普森定罪的问题,在辛普森被判无罪后通过民事诉讼法院最后还是判决了
辛普森需要对妻子的死亡承担3300多万美元的巨额民事赔偿责任,民事判决能够作出的关键在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证据标准不同。
进行治安处罚时对证据的要求和法官审理与治安案件相关的民事诉讼对证据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区别:
证明标准不同:
治安处罚:一般要求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尤其是在作出拘留等较重的处罚措施时,要求案件主要事实均应有相应的证据证明,而且证据之间没有矛盾,
不能存在合理的疑点。但如果是作出警告或罚款这种较为轻微的处罚措施,可实行明显优势的证明标准。
民事诉讼:采用高度盖然性标准。即根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法官内心确信待证事实存在的可能性大于不存在的可能性,就可以认定该事实。
证据收集主体不同:
治安处罚:主要由公安机关收集证据。公安机关有权依法进行询问、检查、扣押等调查取证活动。
民事诉讼:证据主要由当事人自行收集。但如果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
证据合法性要求的严格程度不同:
治安处罚:公安机关收集证据的程序必须严格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
不过,由于治安处罚程序中行政机关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在一些情况下,对于证据合法性的审查相对民事诉讼而言,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但总体要求仍较为严格。
民事诉讼:对于证据合法性的要求,主要是看是否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证据。相比之下,民事诉讼中对非法证据的排除
范围相对较窄,更注重平衡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和诉讼权利。
证据种类的侧重点不同:
治安处罚:询问笔录、现场勘查笔录、物证的扣押清单等是常用的证据种类,其中当事人陈述和公安机关的调查材料占比较大。
民事诉讼:虽然也包括书证、物证等常见证据种类,但更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书证中的合同、书信等,以及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在民
事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对于各类证据的审查判断更注重其与当事人主张的关联性。
而行政案件中,民警在进行调查的时候所作出的证据是否可以在受害人提起民事诉讼中使用呢?这里的证据如果需要转化到民事诉讼中使用,
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证据的客观性:治安案件中的证据需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现场拍摄的打架斗殴照片、监控录像等,这些证据能客观反映案件发生时的情况,
若能与民事诉讼中的待证事实相关联,可作为民事诉讼证据使用。
(2)证据的关联性:该证据必须与民事诉讼中的待证事实存在客观联系,如治安案件中关于侵权人身份和侵权行为的调查笔录,与民事诉讼中
确定侵权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相关,就具有关联性,可以在民事诉讼中使用。
(3)证据的合法性:治安案件证据的收集程序和手段必须合法,才能在民事诉讼中使用。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例如,通过非法窃听获得的治安案件相关音频,
因收集手段不合法,就不能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
以民警在调查治安案件中作出的询问笔录为例,受害人准备在提起民事诉讼中使用,但需满足一定条件。具体分析如下:
(1)制作主体适格:询问笔录必须由具有合法执法权的民警制作,若制作主体不具备执法资格,该询问笔录不能在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
(2)程序合法:笔录的制作过程要符合法定程序,如询问人员不得少于两人、要向被询问人表明身份、告知权利义务等,且询问的时间、地点等也需符合规定。
如果存在以非法手段获取笔录等程序违法情形,该笔录将不能被采信。
(3)内容真实准确:询问笔录的内容应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被询问人的陈述,不能存在虚假、篡改、遗漏等情况。被询问人需核对笔录内容并签名或捺指印,
以确认其真实性。
(4)与案件有关联性:该询问笔录所涉及的事实应当与民事诉讼中的待证事实相关,能够对案件的审理起到证明作用,如能证明侵权行为的发生、损害后果的程度等。
若治安案件询问笔录存在制作程序不合法、内容模糊不清、与其他证据相互矛盾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其证据效力,甚至不被法院采信。
此外,即使治安案件中的证据具备 “三性”,在民事诉讼中也需经过质证等程序,由法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其证明力大小,进而决定是否作为认定民事诉讼案件
事实的依据。
行政案件的证据在以下情况下不能转化为民事案件的证据:
(1)证据来源不合法: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或者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不能在民事案件中使用。
例如,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未取得合法手续的情况下,私自进入他人住宅拍摄的证据,因侵犯了他人的住宅权,不能作为民事案件证据。
(2)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如行政机关在调查取证时,未按照规定出示执法证件,或者询问证人时未遵循单独询问原则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
不能转化为民事案件证据。
(3)与民事案件待证事实无关的证据:行政案件和民事案件的证明对象和目的不同,如果行政案件中的证据与民事案件的待证事实没有关联性,就不能在民事案件中
作为证据使用。例如,行政机关对某企业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相关的安全生产检查记录等证据,与该企业和其他民事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无关,不能用于
该合同纠纷的民事诉讼。
(4)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被当事人或者他人进行技术处理而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不能作为民事案件认定事实的依据。比如,行政案件中的电子数据被篡改且无法
恢复到原始状态,就不能在相关民事案件中使用。
(5)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且未获合法披露的证据:如果行政案件证据属于上述涉密信息,未经法定程序解密或获得权利人同意,不能在民事案件中
公开使用。例如,行政机关在查处某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获取的涉及企业核心商业秘密的证据,若未经该企业同意,不能直接用于其他民事主体之间的相关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委托的律师想从公安机关复印与民事诉讼相关的治安案件证据材料,可按以下方式办理:
申请调查令:
(一)准备材料:律师需准备申请书、当事人委托代理律师的授权委托书、代理律师所在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指派律师函、代理律师有效的执业证书。申请书应载明
申请调查证据的名称、证明目的、无法获得证据的原因、接受调查人及证据线索。
(二)提交申请:将上述材料提交给审理案件的法院,可通过法院立案窗口线下提交,也可利用线上平台提交。
(三)法院审核: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判断是否符合法定条件,如申请调查的证据是否与案件待证事实有关联性等。
(4)调查取证:若法院批准申请,会签发调查令。律师持调查令和执业证等相关证件前往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核对无误后,会提供调查令所指定的证据。
申请法院调查取证:
若案件存在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情形,或者律师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证据,可由当事人或律师向法院提出申请,请求法院依职权向公安机关
调查取证。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决定是否准许,若准许,法院会自行与公安机关联系调取相关证据材料。
行政案件中的证据如何转化到民事案件中使用,有没有司法解释的规定,行政案件中的证据转化为民事案件中使用,主要依据以下司法解释规定:
关于公文书证的推定。《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的解释》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
国家机关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社会管理职能的组织,在其职权范围内制作的文书所记载的事项推定为真实,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要
求制作文书的机关或者组织对文书的真实性予以说明。例如,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在民事诉讼中可作为公文书证,其记载的事项一般推定为真实。
无需举证的事实。《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条规定,
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基本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但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若行政案件经过法院裁判,其确认的基本事实
在民事案件中可直接作为无需举证的事实。
在实际转化使用时,需对行政案件证据进行全面审查,遵循民事证据规则,判断其是否具备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即使是符合上述司法解释规定的证据,
对方当事人也可提供相反证据予以反驳,由民事审判法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证据的证明力及能否作为认定民事案件事实的依据。
今天就行政案件、治安案件中调查的证据是否可以在民事案件中使用以及如何使用简单的谈了以上这些方面,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